Lion Culture Museum

狮子文化博物馆

转换变迁到民间权力

1)    【宗教】狮子作为佛教符号中的一部分,伴随佛教在中国及中华治下藩属国的汉、藏佛教传播,狮子的形象以具象形式被记载于雕刻、文献、绘画中。随着时间、地域、跨文化的传播,通过寺院内雕像、经书、壁画、绘画等形式被民间逐渐接受。

2)    【政治】狮子文化从代表皇家的符号,从代表皇家权力、代表官员政治位置的符号,又是代表皇家陵墓辟邪守护神,通过历朝的更迭,地方藩镇政权的变化,狮子的政治形象从皇家漫射到民间。并成为民间王府、重要场所门前守护神。代表皇家符号的雕塑、绘画、诗赋等形式逐渐随朝代变革融入民间百姓生活中。在民间,关于狮子的雕塑、绘画形式随着工匠、贸易、社会发展水平,以及皇家对狮子的态度,发生了不同的时代造型风格。

自从唐朝开始,狮子代表武将官员的二品位置被皇家确认并一直持续到清末。民间也希望能被狮子的神灵作用保护,并且也希望能进入代表狮子地位的武将官员队伍中。狮子的具象造型,从皇家命题雕刻,命题绘画,官员命题赋诗;皇家将狮子雕像摆放在重要的场所位置。到了明清时期,皇家对狮子使用的规定进行律法约束,根据皇家律法规定,民间使用狮子要按照律法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装饰。比如狮子的体积大小、发髻、造型等进行了要求。民间在针对皇家狮子运用行为的模仿,也因各自地区、技术水平不同而形成迥异的地方特色风格。

3)    【民间】从唐朝开始,狮子的造型与舞蹈相结合,演变至今形成了狮子舞,并且形成了北南派别。民间希望通过看狮子舞的形式,与神灵一起,被保护。对于皇家而言,这种狮子舞的形式,也是增加皇家信仰,增强皇家统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,民族融合的其中一个形式,这种表演形式被皇家和民间接受,形成了至今不衰的艺术表现形式。于是民间在重要场所位置模仿皇家的行为,希望代表皇家符号的狮子所带来的好运能改变他们的现状。狮子舞蹈从唐朝开始,经历宋元,明清发展到繁盛。












上图是唐代至清代的关于狮子舞发展阶段的图及二维码

.   制作者:本文作者 公元2025年

进入清末民初,西学思想影响至深,狮子的形象被用来形容晚清政府,民办实业希望通过在民众日用品封面宣传的形式,唤起民族的自我觉醒。随着近现代民主思潮的觉醒,狮子的形象随着华人向海外求生、发展,海外华人借助舞狮的形式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交流。舞狮的表演形式也形成了中国本土与海外华人连结的纽带之一。

随着新中国成立至今,中国内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狮子文化也成为了民间传统文化的其中一个元素。而以狮子为主题的造型更突破了过去的阶级限制,进入到平民百姓家。

Copyright © All rights reserved. by Dr.Zhang Hongjun
  本网站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,本网站所研究课题均为本人编著。如欲转载,请注明出处。